公院眼科及放射科醫生流失率逾1成 前綫醫生聯盟:公營醫療已崩潰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1/09 22:55

最後更新: 2019/01/09 23:26

分享:

分享:

公立醫院全職醫生流失率創10年新高,達5.8%。(資料圖片)

公立醫院全職醫生流失率創10年新高,達5.8%,其中以眼科及放射科是重災區,流失率均逾1成。

當局表示,已透過不同方法增加人手,包括增加醫科生學額及改善引入海外醫生機制等。有醫生團體直言,現時公營醫療已崩潰,長遠只會令病人更無法獲得合適治療,醫療事故亦會愈來愈多。

根據食衞局文件顯示,17/18年度公院全職醫生整體流失率為5.8%,比前一個年度的5.1%升0.7個百分點,而流失率最高的3大專科分別是眼科、放射科及婦產科,流失率分別是10.6%、10.1%和9.2%。各專科中以放射科流失率的按年增幅最高,由16/17年度的5.2%,增至17/18年度的10.1%,增幅為4.9個百分點。

前綫醫生聯盟主席黃嘉恩坦言,公院婦產科流失率高,歸咎於當局自2012年停收雙非後未有增加人手,加上不少取得專科資格的婦產科醫生因候召次數多,選擇離開公院。

她透露,單是東區醫院婦產科部門,本年度已有2名副顧問醫生離職,「屯門醫院、瑪嘉烈亦有人走」,即使有新畢業生願到婦產科,惟管理層卻無加開新位,形容是一個死局,未來5年情況不會改善,只會愈來愈差;認為現時公營醫療已崩潰,長遠亦只會令病人更無法獲得合適治療,醫療事故亦會愈來愈多。

前綫醫生聯盟前主席、聯合醫院前眼科醫生羅智峰表示,眼科醫生一個早上要看60個症,每個症平均只可花3至5分鐘,眼科部每日均人山人海,不少醫生做到心灰意冷,轉投私人市場。

他又指,不少有經驗的醫生離職後,醫管局再以資歷較淺的醫生填補,而該些醫生可能診症經驗不足,安排覆診時間較密,加重了工作量,造成惡性循環。

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及副會長馮德焜指,私人市場對眼科及放射科醫生需求大,他建議醫管局增加公立醫生薪酬,拉近私人及公營市場的薪酬距離。

食衞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,預期中長期本港醫生人手仍短缺,已透過多種方式增加,包括未來3個年度,每年增加60個醫科學額,政府同時亦會改善輸入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機制,包括加密執業考試次數至每年兩次,延長有限註冊期至3年等。